以美育人,图书馆圆满举办“聊书”活动——诗经雅趣
作者:北京服装学院日韩1+4留学项目时间:05月26日

  5月17日下午,我校在樱花园校区图书馆多功能室B202举办“聊书”活动——诗经雅趣。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研究馆员吴寒,北京世园公司副研究员张淑琴,我校美术学院文学教师孟汇荣、副教授刘琦四位聊书嘉宾分别带领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了《诗经》里的《豳(bīn)风·七月》《卫风·硕人》《小雅·采绿》《郑风·出其东门》以及《鄘(yōng)风·君子偕老》。活动中穿插了图书展示、周代复原服饰展示等体验环节,使观众感受诗经之雅趣美,获得审美教育。

  活动伊始,图书馆学研支持部黎焰老师作为主持人,对《诗经》做总体概括介绍,并且向大家展示了《诗经》的部分馆藏图书。这些书既有学者们对《诗经》作笺、注疏、正义等文字解读著作,也有很多以图解形式注释《诗经》的绘本。

  随后,吴寒老师从诗经图像文献的角度,做了“从七月诗到豳风图”的主题分享。吴老师首先分析豳风图和七月诗之间的共振情况。她把《豳风·七月》分为七月流火、女功、男功与十月功成四部分。其中,七月流火是指农历七月,正值夏秋之交,天气开始转凉;女功为妇女所作的纺织、刺绣、缝纫等劳作;男功则为耕地等劳作;十月功成是指经过一年的劳作,可以安享收成。吴老师分享了众多历代画家,如马和之、盛懋、张师诚、罗聘、林子奂等所绘的《豳风图》,从图中均可看到这四部分内容。接着,吴老师分别从图像从属于文本、图像寻求独立逻辑的角度去聊诗经图像。

  吴老师分享结束后,各位聊书嘉宾就如何查找和欣赏诗经图像做了一番讨论。另外,针对听众的问题,吴老师分享了乾隆收集历代诗经图像,并在画上做题跋的趣事。

  孟汇荣老师从美学角度来聊《卫风·硕人》,引领大家感受周代的审美理念。首先,孟老师总体领读了《卫风·硕人》,讲述了齐女庄姜的故事,接着从这首诗分析了中国传统女性之美。孟老师用诗句,娓娓描述了一幅美人图:美人“形”美——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。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“;美人“神”美——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”。孟老师还解读了诗中庄姜的“礼”和“仪”。分享结束后,大家聊起古典美人与现代美人的审美异同。

  张淑琴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两首诗,分别为《小雅·采绿》与《郑风·出其东门》,从诗中引出了三种染料植物。“终朝采绿,不盈一菊”中的“绿”,指的是荩草,其汁液可作黄色染料。“终朝采蓝,不盈一襜”中的“蓝”就是蓼蓝,一年生草本,通过不同的工艺可以得到深浅不同的蓝色。“青衣蓝布”是我国古代平民所穿衣服。“缟衣茹藘,聊可与娱”中的“茹藘”指的是染色茜草,多年生蔓草,根含茜草素,为天然优质红色染料。分享结束后,大家对传统植物染色话题进行了讨论。

  在继续聊书前,舞者李嘉芸同学身着战国红色菱纹复原罗衣裙,跟随着古典音乐翩翩起舞。罗衣裙让舞者显得格外婀娜。这场古典舞蹈把活动推向了高潮。表演结束后,刘琦老师聊起了《诗经》与《楚辞》服饰风格的区别。图书馆张闪闪老师反串男角,现场展示了周代复原男装的穿着过程,刘琦老师在旁进行解说。

  作为聊书活动最后环节,刘琦老师分享了《鄘风·君子偕老》,分别从“服“与“饰”两部分来解读诗里的服饰。服包括象服、翟、展、绁袢。解释“服”的过程中,刘老师给大家展示了《三才图会》中的《虞书十二章服图》、明代熙春楼版《六经图》之后服制图、《明集礼·卷四十·冠服图》之袆衣以及其它出土实物和图像资料,让大家对诗中所提的服装有更具象的认识。刘老师也一一解说了“饰”,包括副、笄、六珈、鬒、髢、瑱、揥等。最后,刘老师分别从美玉、美态、美色、美料、美服五个角度来聊如何欣赏《诗经》中的服饰美。分享结束后,各位聊书嘉宾就诗经服饰专题进行了交流。

  活动结束后,大家纷纷表达了在本次活动中收获满满,期待以后能继续参加图书馆这类文化活动。